眼下,正是秋收的黄金时期,在高台县的广袤土地上,一台台农机在田间忙碌作业,吹响丰收号角的同时,为颗粒归仓“保驾护航”。
连日来,县农业部门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玉米收获、打捆等服务,助推秋粮稳产丰收。在宣化镇乐二村的农田里,玉米联合收获机来回穿梭,一排排玉米被吞入“腹”中,秸秆随即粉碎还田,玉米则直接进入粮箱里,茎穗兼收的农业机具省力高效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“原来收玉米要收十来天,花钱都花两千块钱,现在我们花上七百块钱,一天就掰到家里来了。”宣化镇乐二村村民殷发仁说道。
宣化镇现有耕地6万多亩,玉米种植占到了六成,当地农机合作社通过引进新机具,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,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“今年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,架设北斗卫星导航监测仪4台、玉米收获机3台、打捆机1台、玉米收获机1台,1天收获量能达到60亩到70亩,每亩收费是120元,和农户手工收获相比,每亩能为农户节约140元。”农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邢军介绍道。
走进骆驼城镇新联村的田间地头,玉米秸秆打捆作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。该村将三社500亩耕地委托村集体公司开展产前、产中、产后一条龙“保姆式”服务,实现“村集体创收、企业获益、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”。“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,依托社会化服务项目,为农户提供全程的飞防植保,秸秆打捆等服务,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0万元以上。”骆驼城镇新联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刘吉潇告诉记者。
高台县针对农民农机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需求,积极探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,全县遴选服务主体44家,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、新技术,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,作业水平不断提高,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。2023年,全县新购置各类农业机械4189台(套),农机总动力累计达 44.24万千瓦。
县农经站站长张玉霞介绍,“主要围绕‘耕种防收’四个环节开展‘全托式’包干服务、‘自主式’点单服务和‘半托式’保姆服务,全县单环节作业面积达到16万亩,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、干不好、干起来不划算的难题,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。”